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船精神盱眙县支部开展“红船精神”学习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24  字体:【 】  【 关闭


为了深入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盱眙县支部与民进省直文化支部组织了一次专题学习和实践之旅,于2024年4月13-14日专程前往嘉兴红船,以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体验和学习这一伟大精神。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聚集了包括毛泽东、董必武在内的13位具有历史意义的与会者。然而,由于会议中途遭遇法租界巡捕的突然袭扰,为了确保会议的安全,代表们不得不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上继续会议。在南湖的续会上,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得以审议通过,并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领导机构,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会员们在参观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后,随即走进了南湖革命纪念馆,认真聆听和学习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的建党史和建国史。这段历史不仅深深地激发了会员们的爱国情怀,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随后,会员们饶有兴趣地来到了马家浜文化遗址公园,参观了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马家浜遗址,作为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其面积达到了15000平方米,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遗址的北部为居住区和墓葬区,南部则为稻作农耕区,这一清晰的布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马家浜遗址以其鲜明典型的文化特征,在考古学界备受重视,并在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此次活动的最后,会员们还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山墓群。鸿山墓群是江苏唯一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它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贵族的墓葬群。这一发现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其中,丘承墩这一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是越国第二大墓。该墓出土的精美绝伦的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让会员们对古代越国的文化和工艺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盱眙县支部与民进省直文化支部的会员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红船精神,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奋斗动力,深化了对党的忠诚。大家纷纷表示,要将红船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盱眙县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