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淮安市淮阴区委员会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区会议中心报告厅开幕。会上,区政协常委、民建淮阴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王浪作题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的建议》的发言。 发言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发挥着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必须立足教育根本,完善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建立审批报备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非教学任务进校园,全力为学校营造纯净的育人空间。 建议为,一是提高门槛,严把准入关口。制定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实施细则,从严设置进入门槛。建立严格的清单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确保非教学任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制定教师工作职责指南,确保非教学任务不占用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时间。二是规范清理,力促减负实效。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结合实际提出减负建议。区委区政府领导牵头,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并纳入督导、督查内容。建立健全投诉机制,畅通投诉渠道。三是改进考评,回归育人本位。改革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考评机制,加大对教育教学的实质性评价占比。建立统筹机制,强化归口管理和协同作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创新、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加强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区考核部门要将为教师减负纳入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体系,将落实减负清单作为督学重要内容。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及时干预非教学任务反弹回潮。将整治工作作为正风肃纪的重要内容,纠治肆意摊派任务、层层加码等问题。五是优化环境,吸纳社会力量。 中小学校要探索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行政服务团队,负责处理学校日常的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同时,引导社会团体、教育机构或个人参与学校后勤保障、课后服务工作,让教师专心教学、教研,实实在在为教师松绑减负。(朱隆基)
|